找到相关内容19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国内近刊回鹘佛教研究著作述要

    鬘经》、《大白莲社经》、《金光明经》、《华严经》、《阿毗达磨俱舍论》、《玄奘传》、《俱舍论实义疏》等——的论文,可以说,这是目前我国分量最重的回鹘文佛教文献研究成果汇编。   对哈密本回鹘文《弥勒会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3257003.html
  • 《俱舍论》史略及其价值

      前 言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为佛灭后九百年(约公元400年间),北印度犍陀罗国的世亲菩萨所造。世亲菩萨是部派佛教末期佛学思想的进步者,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其出家于...《发智》、《婆沙》的胜义而成的。  三、思想之渊源  本论的论题---"阿毗达磨俱舍论",义译为"对法藏论"。"对法",是阿毗达磨的另一种名称,以"对观四谛"、"对向涅槃"为义;"藏",即有含摄义和所...

    振 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5762032.html
  • 法之概念(续完)

    说明一个物体的相续问题,此与经量部解答相续性如出一辙。事实上,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用火焰的比喻来解释四大的刹那性:“元素物质形成如溪涧流水,其性质是如此连绵不断,好像刹那相续的火焰一样,以火焰作比较的原因...

    刘 逢 吉 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70264358.html
  • 探讨业果甚深以《菩萨问明品》为主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十 五。《大正藏》第廿九册。 页八二。   贰、业因与业果之间的关系  一、缘起的定义  佛教的因果原理,是建立在“缘起”上,缘起有广狭的分别,以广义的缘起说,世出世间的一切诸法,...

    释宗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74069476.html
  • 天台化法四教“三藏教”之研究──以《教观纲宗》为架构(2)

    《大正藏》册28。  8. 宋.僧伽跋摩等译,《杂阿毗昙心论》,《大正藏》册28。  9. 唐.玄奘译,《阿毗达磨俱舍论》,《大正藏》册29。  10. 陈.真谛译,《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大正藏》册...,《大正藏》册46,页938下。  [63]《阿毗达磨俱舍论》卷1,《大正藏》册29,页3上、6下。  [64] 静权大师述:《天台宗纲要》,(台北:佛教出版社),页27。  [65]《摩诃止观》卷1...

    正持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15974442.html
  • 佛教与回鹘印刷术

    回鹘画风。 敦煌出土的回鹘文佛经写本也甚多,著名的有回鹘文《善恶两王子的故事》、《天地八阳神咒经》、《阿毗达磨俱舍论》、《阿含经》等约数十种。 这些史实说明,从10世纪直到元代,敦煌就一直是河西...顶心大陀罗尼》、《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毗达磨俱舍论》、《佛说胞胎经》等。[24] 遗憾的是,在这为数众多的印本中,可确定年份的寥寥无几,仅有7件,故显得弥足珍贵。兹依其题记所述,简略标...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2043454.html
  • 九乘见修行果差别·共因乘

    此即声闻众见地   3、戒律者:应依八别解脱律仪,尤指比丘律仪,盖修学随佛(之行)实属必要。《阿毗达磨俱舍论》(分别业品第四)云:   木叉戒八种 由实物有四  由根名异故 彼各不相违  ...阿毗达磨俱舍论》(第六品·廿四颂)云:   至觉彼一坐 后定佛独觉 前彼解脱分   彼于积资粮具大行或小行,而群聚如鹦鹉者,则分别现证首四道或首三道。   《大幻化网续》复说此缘觉云:   内外...

    敦珠宁波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85957211.html
  • 回鹘佛教文献研究百年回顾

    ,但在汉籍中找不到对应内容,当为汉文典籍之改编。   回鹘人翻译的阿毗达磨文献也不少。百济康义鉴定出一部前所未知的《入阿毗达磨论》(《大正藏》第1554号)的注释书。 属《阿毗达磨俱舍论》(《大正藏》第1558号)的回鹘文译文在柏林藏有一叶残片,在斯德哥尔摩藏有16叶小残片。同时,他在考证伊斯坦布尔藏书中的一件残片时,成功地辨认出那是《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大正藏》第1560号)的一部分。 ...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5339128.html
  • 佛教的“二谛”理论及其历史意义

    出现前的一些佛教典藉中就有。但这种名词概念在这些典籍中一般没有明确展开论述,含义不是很清晰。小乘佛教有代表性的明晰论述多出现大乘佛教产生后所形成的一些小乘佛典里。如在《阿毗达磨俱舍论》和《成实论》中就...阿毗达磨俱舍论》是属于大乘佛教产生后的小乘说一切有部的著作。说一切有部所讲的“空”可以说是一种“分析空”,他们论证事物不实在或事物为“空&...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1740735.html
  • 佛教的二谛理论意义

    这种名词概念在这些典籍中一般没有明确展开论述,含义不是很清晰。小乘佛教有代表性的明晰论述多出现大乘佛教产生后所形成的一些小乘佛典里。如在《阿毗达磨俱舍论》和《成实论》中就有较明确的论述。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把握小乘佛教在“二谛”理论上的基本观念,从而也就能够看清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在“二谛”理论上的主要区别。  《阿毗达磨俱舍论》是属于大乘佛教产生后的小乘说一切有部的著作。说一切有部所讲的“空”...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947304.html